打开巴菲特投资的公司名单,横跨美、亚洲,也像八爪章鱼般从零售、能源到金融、保险等,包括去年收购以色列ISCAR金属切割公司、浦项钢铁,在香港H股挂牌的中石油,可口可乐、美国运通、特易购、穆迪公司、WhiteMountains保险公司、富国银行、宝硷等。名单中不见这些年热门的高科技股。因为巴菲特从不投资自己不了解的企业,或者在他「竞争优势圈」(Circle of Competence)外的企业。他所谓的竞争优势圈,都是自己专精、乐于研究的产业。
一:不做赔本生意
「投资的第一法则,就是不要赔钱,第二法则是不要忘记第一法则,」这是巴菲特主义(Buffettism)最经典的一句话。巴菲特最大的成就,就是从一九六五年到二00六年,历经三个熊市,他掌理的波克夏只有在二00一年跌价过,(但当年依旧荣登SNP500)。
二:不要陷入盈馀迷思
巴菲特判断一家公司财务的重点,并不是一般投资人关注的每股盈馀(EPS),而是「股东权益报酬率」(ROE)。巴菲特认为,EPS并不能说明什么,因为它无法反映股东过去投资了多少,然而股东们在一家公司投资愈多,公司盈馀应该要愈多。所以他选择以ROE衡量企业获利能力,也就是每个股东能分到多少公司的毛利。譬如巴菲特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,这家公司的ROE超过三○%、美国运通有三七%。
三:判断未来发展性
巴菲特迷封他为「奥马哈的先知」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他检测一家公司的体质,是看好它未来二十五年的发展性。巴菲特精算企业实质价值(intrinsic value),还有这些企业能否以显着的价值折扣购得。像巴菲特今年买进两家股票表现不佳的美国铁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和Union Pacific,都是投资人不看好的公司。但这两家公司今年至今,股数分别增加了一八%和三四%。
四:专注有「护城河」的企业
预测未来有风险性,因此巴菲特总是喜欢选择有宽广「经济护城河」(economic moat)的企业。他非常关注一家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,藉此保障他的预测。这也说明为什么一九九0年代,巴菲特拒绝投入科技股,因为当时看不到哪家公司有足够宽广的护城河,「这超出我所了解的层面,」当时巴菲特并非如外界所言,刻意忽略科技股,而是他认为科技技术汰旧换新的速度太快,很多公司创造的竞争优势只有十八个月。
五:要下筹码,就下大一点
大多数价值型投资人,天性比较保守。根据美国晨星公司(Morningstar)追踪,平均这类基金经理人,将自己的筹码分散在一四六档不一样的股票。但是,这不是巴菲特的做法,股神将自己六十二亿美元的资金,集中投资在四十五家公司股票上。事实上,巴菲特投注在前十档股票的资金,占他投资组合的九成。「不要动不动就挥棒,如果要挥,在你的圈里挥,」他告诫过投资人。根据晨星公司统计,持有五十档以下股票的价值型股票基金,报酬率表现在过去三年到十五年的期间,比持有超过五十档股票的基金来得好。当然,筹码集中,风险自然高,投资人对自己的选择在未来的表现,必须有极度的自信。
六:不要害怕等待
如果你试图学巴菲特在股市大动作挥棒,你有很大的出局风险。巴菲特的法则是,「不要轻易挥棒,要挥棒也不要打到坏球」。他曾经引述美国红袜队强棒威廉斯(Ted Williams)的话,「当个好打者,你必须选好球来打」。遇到真正的好球前,巴菲特宁可紧握现金,也不轻易出手,「他比大多数的投资者都看得清楚,手上有大量现金,并不一定就会减损公司表现,现金是一种策略型资产,」纽泽西基金公司Fairholm Fund共同经理人波可维滋(Bruce Berkowitz)指出。事实上,现金部位占了波克夏投资配置中的一八%。这并不代表巴菲特不想投资获取更大的获利。他深信,「贪婪是好的」,但要有足够的耐性锻链贪婪,「你要在别人恐惧时展现贪婪,在别人展现贪婪时,你要恐惧」。